阅览室

您的当前位置:心理辅导 > 阅览室>实用心理

沟通有技巧,让沟通顺畅的最简公式,关键词你知道几个?

发布时间:2021-03-30文章来源:会明心理浏览次数:8527 点赞量:10

会明沟通专家分享,有一个成语叫杯弓蛇影,大致是说一个人去朋友家吃饭,在酒杯里看到了一条蛇,以为朋友要害自己,就吓得赶忙回了家,还生了一场大病,而实际上他看到的是墙上弓的倒影。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

然而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人在看到蛇影吓了一跳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状态?如果直接表达的话,恐怕就不会有大病一场的后续故事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可是要害人啊,要是朋友真下了毒,戳穿了还不是逼得人家当场动手?

只是那是朋友啊,真的有那么多朋友一言不合就杀人的么?说好的人与人间的信任呢?

当然这只是个虚拟的故事,无论我们如何假设都是讲得通的。

 

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不面临性命攸关的事,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状态,也常常在沟通中憋了一肚子的气,对方却甚至不知道我们在生气!

这就是沟通的问题

不是和对方说了,就是沟通了。

沟通,必须说,还要通,要让对方真正接收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这其实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不然对方很容易误解我们的表达

 

不久前会明心理沟通专家遇到了一位来访,她的孩子今年高一开始住校,但是受疫情影响大半年在家学习。

这位妈妈注意到了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及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状态,加上老师过往反馈孩子不好好学习,这些问题,让最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越发担心和焦虑。

谈及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妈妈说孩子不太重视高考,准备以后去做游戏设计,但是妈妈依然很担心。

不是妈妈不开明,她其实支持孩子去做喜欢的事情,但是她既担心孩子文化课的水平不足以报考期望的志愿,又担心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真正选择了又后悔。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母亲的难免会这样,总是对孩子充满担心,生怕孩子未来的路走的不顺利,遇到挫折。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分享,这位妈妈的担心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了和孩子沟通的环节。

因为担心,妈妈总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专心学习,参加高考,就你这水平,怎么设计游戏,你以为你这样打打游戏就行么?!”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摔下手里的东西,转身而去,最近他们的谈话多次在这样情况下不欢而散。

这就是生活中的暴力沟通

在这段话中妈妈认为她只表达出了对孩子的担心,但是在孩子听来,只听到了满满的否定和质疑。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表示,我们的关心没有错,但表达方式也许可以稍作调整。

这就需要一些更有效的沟通公式,让我们想传递的信息顺利表达出来,也让对话得以进行下去。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表示,沟通最简公式,只有4个要素,只要说这4个方面就可以了,多余的内容往往使他人更容易曲解你的意思。

· 表达观察到的事实

表达你所看到的具体事物,而非在此事实上的进一步推断。

把这部分内容表达出来,也是在向对方进行信息确认,以免造成误会。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举例,比如在“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中,可以询问主人自己在酒杯中看到的蛇(观察到的事物),而不是朋友是否想杀害自己(推测)。

朋友完全不知道主人公看到了什么,如果直接用推测给朋友定罪,朋友必然很困惑,甚至感到愤怒。(我好心请你吃饭,你居然说我下毒?!)

· 表达自己对于当前事物所体会到的感受

表达在当前事物或对话中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如同自己说的话有可能被对方误解,同样对方做事或说话时有可能会被自己误会,所以只表达感受就好,给彼此一个澄清误会的机会。

日常沟通中,我们很容易不自觉的使用“你”为主语:“你能坚持下去吗?”“你要专心学习、好好参加高考”“你又在玩游戏了”。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表示,这种表达方式往往让人感觉被质疑、被指责。

“你”字在沟通中往往带着一种对抗性、敌处性。

如果这个时候语气再稍加严厉,凑在一起,就很容易被解读成一种攻击,变成我们意识之外的语言暴力。

把主语换成“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担心你在遇到困难时会放弃”、“我看到你在玩游戏(事实),我担心这会影响你的学习,让我感觉很着急”。

· 表达自己当下的需求

表达自己由感受所产生的需求,或者是希望对方可以做些什么。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举例,比如,“我希望你先放下手机把作业写完。”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分清的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对方进行一些行动,这些行动往往能缓解感受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需要对方做这些事,而非对方必须做。

比如说这位妈妈需要孩子先完成作业,固然每一次学习和作业都很重要,但其实这一次的作业没有写也不是真的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我们谈论需求的时候,也需要集中在当下,这一次的事情,对方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不要牵扯其他事情,或者将此时的需求延长为所有时间。

另外,也尝试接受对方有可能不按照我们的期待做的可能性,试想一下,无论事情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不尝试沟通的话,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改变,但改变很难,我们不能要求它一步到位。

· 如果可以,表达出自己由此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举例,比如在这个案例中,妈妈可以尝试向孩子表达:“我希望你能先专心参加完高考,这是你成为职业游戏人的第一步,打好这个基础我才有信心支持你完成你梦想”。

在尝试使用这些沟通公式的同时,请注意对方的回应。

假如在你表达自己的感受后,对方和你沟通的越来越多了,越来越有意愿和你深入交流了,那么说明你的表达方向是正确的,正是对方的需求所在。

相反,假如你表达后,对方越来越感觉不舒服,渐渐远离你,甚至有对抗的情绪出现,那就说明你的表达还需要调整,如果不确定还能如何调整,也可以尝试询问对方觉得自己如何表达会好一些。

会明心理沟通专家表示,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去除对他人的评价,只表达我们观察到的、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当你意识到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用这种方法进行沟通,循序渐进,它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模式,让对方更愿意听你的意见,更愿意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