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总想让孩子陪伴,否则就情绪低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1-26文章来源:会明心理浏览次数:14546 点赞量:14
在新冠疫情期间,无论吵闹还是安静,大家被迫和父母在一起,可能很多青年人是很不习惯的。很多老人家却觉得很高兴的,因为这样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每天是有个盼头的:需要给孩子买菜做饭,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疫情的影响,甚至无聊时可以“催催婚”。然而在“正常”的生活中,无法经常和“主心骨”绑在一起,老人们只能回到无聊无趣的生活,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出现了。
会明心里发现,很多人也试图给老人寻找一些娱乐,但效果多数都十分有限,反而很容易闹的大家都不愉快,有时候也难免会抱怨,老人们太固执了,排斥接受新鲜事物。只是很多人忽略了,父母的信息渠道确实有限,数字化时代带给我们的信息,在老年人那里,是接收不到的。
我们在讨论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可对于老人来说,也许不是不想,而是数字化时代,限制了他们的信息,让他们无法自由。
贾樟柯导演在疫情期间在山西和北京进行了调研,“在山西,我们发现有一些老同志,连个智能手机都没有。北京这种情况可能少一点”。两会前夕,贾樟柯又来到北京调研走访多位离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对生活中智能设备的使用情况。根据贾樟柯的调研,有近一半独自居家的老人完全不适应网络缴费、线上挂号以及网约车等智能生活要求。这些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一方面是对资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有所顾虑;另一方面则是子女不在身边,无人培训、教授,很难适应互联网生活的新模式。贾樟柯认为这与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关联,有很多老年人虽然有手机,但对相关的功能并不是能够很好地掌握,就带来了很大的生活的不方便。比如现在疫情尚未彻底结束,医院和商店几乎都要求无接触服务,不接受现金支付或挂号,如果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话真是寸步难行。
会明心理专家分享: 让老人的网络生活不再“边缘化”
为此,贾樟柯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议案,他呼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不再“边缘化”。贾樟柯还希望社区能够主动帮助老年人“培训”,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网上兴趣群组、志愿者网上服务,以适合老年人特殊生活、心理状态的便利方式,带动他们融入数字生活。此外,社区可以调动志愿者,常态化设立一些志愿者,他们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当老年朋友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有人找。
确实,我们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在关注青年人压力,但同时,随着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增多的同时,老人的心理健康建设也同时需要提上日程。老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从忙碌的生活、工作中突然间卸下包袱、目标,不止何去何从,时间没有了概念。就像一个战士,突然卸下盔甲后的失落感。
事实上,会明心理专家强调,对于老人来说,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因为老年人的身体远不如青壮年,自身的调节能力下降,所以心理健康对身体的影响比青壮年要明显的多。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脑部及其他功能性器官的退化,逐渐听不清,看不清,难以理解新知识技能,浓重的无力感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来,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更容易发生问题。在心理咨询行业,老年人咨询与儿童咨询、危机干预一样,属于特殊心理咨询,有些规则和方法与青壮年的咨询是有区别的。
1.老年人怕封闭
老年人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大多数老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事实证明,越封闭的老人衰老的越快,越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不协调,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让老年人从封闭的环境走出来会更有利于老人的健康。
2.老年人怕赋闲
人忙碌的时候,总想着像老人那样闲下来,不用劳作,但真的老来闲下来的就会发现,精神变得无以寄托,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目标。
3.老年人怕孤单
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忙着拼搏,很少有时间陪父母,赋闲加上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会倍感孤独,每天只能数日子。这样一来老年人就容易抑郁。
4. 老年人怕疾病
人老体弱,人上了年纪就容易生病,疾病会使老年人心理更加脆弱,对生活失去信心,有些老人就会越发消极,生怕自己帮倒忙,成为子女或他人的负担。
针对这样的心理,我们和老年人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这些辛苦打拼,每天压力满满的青壮年就只能压榨本就不多的精力,透支自己去陪伴父母呢?陪伴是需要的,但也要讲究些方法,这样也能减轻我们自己的负担,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会明心理这篇文章所想传达的内容。
会明心理专家建议:
(一)帮助老人参与集体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为老人寻找一些适合他的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如书法绘画竞赛、组织观赏戏剧、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老年时装表演等。这个过程中最好简化老人参与活动的成本,比如将老人的手机设置成最方便联系活动组织和群友的状态,就近寻找活动地点等。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学习兴趣,积极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
(二) 带领老人参加一些科学的心理保健讲座,并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不时交流相关的知识,具体的内容可以有:
1. 正确面对衰老。
衰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一个过程,生老病死也是自然界的规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逐渐衰退,但是,只要老年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正确、坦然地面对这一过程,就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2. 保持年轻的心态。
虽然老年人离开自己曾经工作的岗位,但是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坚持与社会保持联系;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余热,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多彩。
3.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老年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注意处理好与家人、护理员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的关系,尤其是要注意处理好与周围老年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建立新的朋友圈,这些对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4. 懂得动、静、乐的道理。
(1) “动”指运动:
体育锻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办法,它既能使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同时又能调整心理情绪。但是,老年人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在早晚散步,或打太极拳、慢跑等,同时积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如自愿参加公益活动等。
(2) “静”指安静:
遇事冷静,不急躁,对人对事、对生活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追求高标准,追求完美,不要得不到满足就发牢骚、发脾气,遇冲突应先深呼吸放松自己,时候再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
(3) “乐”就是乐观:
“笑一笑,十年少”,面对生活,多舍少求,学会满足,知足常乐;面对不愉快的事情,学会暂时转移思路到感兴趣的事情上去。
5. 寻求必要的帮助。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有时心理失衡也是难免的。在某些场合下,有时很难完全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超越心理障碍,老年人应有勇气去寻求他人的帮助。
可以向亲人或朋友交流,一方面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倾听和宣泄的机会,同时他人的理解、劝慰、支持也会促使自身的情绪好转;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就会产生共同的兴趣,相互进一步沟通,起到自然疏导的作用。同样,寻求心理专业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借助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摆脱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失落感、孤独感、焦虑、抑郁等,当上述情况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导致自杀。因此,当发现有老年人出现精神状况异常,如独自流泪、唉声叹气、拒绝见任何人、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坐立不安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可能帮助解决引起心理危机的问题。
除进行一般劝说和疏导以外,应及时请心理医生进行诊疗。
另外,老人对于新鲜事物和信息接受能力可能非常慢,所以很多问题可能并不是我们和老人说了他们就会照做,甚至可能会多次表达也不一定见效,这时候不要着急,持续保持平和的告诉他们,慢慢会见到他们的改变的。有时候我们会形容老人像是老小孩,其实确实是这样的,就像我们教育孩子,可能很多问题也不是讲一两次他就会改变的,但这不代表他不会改变。
说在最后的话:
心理咨询的形式有电话咨询、门诊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等形式,可以根据老人的情况,为老人选择便利的咨询途径,或是在老人抵触的情况下自己先和咨询师沟通,以获得专业的指导或建议,以便老年人能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多和父母沟通,如果发现一些问题或者困难,会明一直在这里,随时欢迎您的咨询。
文/会明咨询师助理杨老师